最初接触羽毛球实战对抗的时候,都对让对方跑来跑去接不到球的这种“套路”非常抗拒,认为这是一种非常“阴险”术的表现。不过,这就是羽毛球比赛“战术”的一种外在表现。这不是“阴险”,而是一种“战术”哦!一羽毛球的魅力本来就在于战术,在有限的空间里让对手最大限度地跑起来,在精疲力尽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喜,在奔跑中挥洒汗水,体会运动真谛!在羽毛球实战对抗中,不妨“阴险”点、“赖”一点,学会“累”死对手很重要!
无论单打还是双打,要想累死对手,就要努力占据主动位置,积极寻找对方的被动位置。而如何寻找对方的被动位置呢?让我们往下看。
01
换位思考寻找空档
怎么去寻找对手的被动位置,最基本的方法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,进行换位思考。如果是自己,哪个位置或者说什么样的情形下受到进攻会感觉到非常的被动。
例如:对手在后场击球,已经失去重心的情况下,放一个网前球、对手要接这个球就非常的被动。
02
找准对方尴尬点
必须意识到哪个位置让对手感觉非常的被动,你须尽量将球打到那个位置上,也即找准对方的尴尬点
一个简单的例子,在双打中,通常说要进攻两个选手的结合部。那是因为两个选手都能接到这个位置的球,也正因为如此,他们常不确定谁去接这个球而产生犹豫,从而导致错过最佳接球时机。
03
“遇直便斜,遇斜变直”
之所以要累死对手,说白就是让对手比你跑更长的距离。球场的斜线是最长的距离。假如对手在正手后场击一个斜线高远球,那你在正手吊直线球。当对手击出直线的高球,你就吊斜线球。这样往往让对方措手不及,仰天长叹。这就是所谓的“遇直变斜,遇斜变直”。
这种“遇直便斜,遇斜变直”的概念就是要对手在有效击球场区里总是在最长的斜线中奔跑,而球总是打到离他身体最远的地方,这样才能消耗对手更多的体能。也就是对手跑动的时间比你要多。
假如你能迫使对手从正手后场被动的跑到反手前场接球,将迫使他体能慢慢消耗。所以这个斜线原理也是羽毛球的最基础战术。